DownOL 软件仓库– 软件下载,字节世界与新知

用户去中心化困境,简书APP还没打破干货和鸡汤文带来的尴尬吗?

发表于:2024-04-26 作者:下载之友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6日,简书的创立比知乎晚两年,但他们可以同时被称作第三代创作网站,即使知乎偏向于问答的社区互动。就互联网来说,自由创作最开始来自早期的社区网站,比如天涯、西祠胡同和百度贴吧(不按时间分)等。早期社区网站的创

简书的创立比知乎晚两年,但他们可以同时被称作第三代创作网站,即使知乎偏向于问答的社区互动。就互联网来说,自由创作最开始来自早期的社区网站,比如天涯、西祠胡同和百度贴吧(不按时间分)等。早期社区网站的创作条件和特点是:随便写,没稿酬、没广告投放收益;版主和管理员听社区的指示,其它的随你嗨,还是义务劳动哦!兴趣嘛!

第二代创作网站是博客、微博和网络文学。刚开始的博客真的包罗万象,下扯生活琐事,上探宇宙真理,产生或者推动了一大批的认知网红,如缠中说禅和韩寒等。但是呢,作者对于读者的产出而言,作品还是免费的。就版权的维护和推广而言,更多是跟底层作者无缘,若想有所收益,必须得有相应的流量和被商业机构裹挟。大家知道的,商业机构的标准简单粗暴,一个组合词可以概括:粉丝数量。其弊端是,大神的价值得不到更深层次的满足,价值体现单一。单纯商业化的运作,写作的意义会被无情边缘化。

而后的微博亦是如此,形式更加轻巧,可以记录点滴,碎片化的知识与信息更利于商业传播。凤毛麟角的网红和名人是受益者,实则与写作渐行渐远。

简书,其自我定义为"国内最优质的创作社区"。我们看看它的简单结构图。

在以简书为代表的第三代创作网站的特性在于,把作者和写作放在首位,作者也是读者,读者亦是作者。同时,只有高质量的文章和交流才有更好的产品体验。相反的,博客和微博则是把社交和传播效率放在首位。

简书的需求分层比较简单:专业作者、写作爱好者和资深行业者。

作者创作自己的文集,可以隐藏也可以公开,还可投稿的到自己喜欢或者关注过的多个专题,并且有机会被推荐到首页。而首页文章则和自己文集和投稿成功的多个专题数据同步。

再看看它的内容集结:话题征文、主题投稿、周期集结、签约作者,以及建立版权渠道。




其中,与作者建立长期的关系,有利于稳定产出和拓展作者写作和写作以外的价值。

或许看到这儿,觉得这并没有什么,而且挺正常。那么,我接下来说说中心化和编辑审核问题。

虽然简书在努力增加主题和和文章的不同计算方式,如按最新收录、最新评论和热门。

简单点讲,中心化就是由网站主体控制用户流量的集散式结构布局。笔者试着同时向不同专题发表了几篇散文,而专题管理大多是集中审核,同时涌出的文章几乎让你没机会让人看到你辛苦创作的内容。猜猜,这时候你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当然是取个通俗易懂且充满噱头的标题,以及写出让人一眼能看得懂的文字。况且很多主题的征稿要求就是要看得懂、要具故事性。我的天啦,你是找自己喜欢的文章还是在做基于文学整体意义的审核编辑?

这还不算,简书的话题几乎和百度贴吧分类无异。

不管是热门城市和热门校园,不同体裁,不同用途类型,还是不同行业划分都统统属于同一级别。换句话说,以上分类均可以相互交错发表,而不是根据文章基于地理递进的优秀程度分级。这样做的后果是,在主题预览时没有足够清晰的质量和特性预估,文章标签全靠作者本身的擦边球,而不是更立体饱满的直观表现文章的质量和特性。

看吧,这是短篇小说的各种随机标题

最终的结果是:大家越来越倾向通过夸张标题内容和改变写作意图而去满足被娇惯了的用户需求,他们不是在学习和突破,而是在寻找自我悲欢的影子。鸡汤?干货?当然满天飞!

最后来谈谈简书的编辑审核。

传统后台的纯人工编辑审核模式无法摆脱个人喜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网络写作平台和实体杂志不同,因为一本杂志代表着一个相对独立读者和作者群体的价值和审美市场。而写作平台的价值在于对资源、个性表达和推荐的整合,用数据算法的集合加上人工的最后审核是以后的趋势。

不过,数据集合需要找到更多的文章和人格预估的价值作用点,比如这篇文章怎么好,为什么这么好。

2022-05-09 23:43:14
0